行业资讯
News
发布时间:2024-4-29 浏览次数:1231
今天聊聊咱们的老朋友-Ginkgo和药明。
2024年4月2日,知名合成生物学公司(最近转型CRO)Ginkgo Bioworks发布公告,公司收购Modulus Therapeutics。
目前,交易的金额并未披露。
Modulus Therapeutics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初创公司,主要研发方向是基于CAR-NK/CAR-T的细胞治疗平台和switch receptor库技术。
2021年7月15日,Modulus Therapeutics刚完成了由Madrona领投的3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Modulus Therapeutics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筛选策略,发现了一类新的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结合的内域(endodomains),这些内域在原代NK细胞中表现出比现有基准更优的持久性和细胞毒性,即使在低IL-2条件下也是如此。
对了,所谓高通量筛选,正是结合了NGS技术。
呐呐,你看,NGS还是大有作为啊。
至于,Ginkgo为什么要收Modulus Therapeutics,从我们此前年报的分析就能看出来。
Biopharma业务的营收从2020年开始逐年提高,2023年营收4400万美元,增长42%。
要我是Jason Kelly,我也押注Biopharma业务。
在此之前,2023年4月5日,合成生物学龙头Ginkgo Bioworks宣布收购AAV载体开发公司StrideBio衣壳发现和工程化平台资产。
Ginkgo对CGT CRO业务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买个现成的平台直接做业务他不香么?
Jason扒拉算盘珠子的声音,即使是在大洋彼岸的上海也听的清清楚楚。
当然,除了这个既定战略,Ginkgo这番操作也暗含着围剿药明的暗棋。
自2024年1月美国国会提出《生物安全法案》开始,药明的股价和他们大洋彼岸的客户都进入了动荡期。
此前,在国会作证时,Jason Kelly直言不讳的表示CGT等新兴的药物和治疗方式才是应该留在美国的产业,而化学类等已经“过时的”产业,并不应该成为主要关注方向。
所以我们认为,药明生物、药明合联、药明生基等可能会受到“重点关注”。
药明的客户们,因为惧怕受到政策的波及,必然寻找替代方案。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要对药明等生物科技公司围追堵截?
其实从芯片到生物科技,其本质都是高端制造业。
而高端制造业其中一头连着高质量就业,可以保证国民收入水平在全球处于高位,进而拉动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
高端制造业的另外一头连着科技创新的基石,以此为基石就可以触摸更高的技术层级。
中国目前的状况,就是走到了这种更高技术层级的门前,技术爆发奇点即将到来。
显然,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可以问下自己,为什么我们现在做的大部分是改良性创新而不是颠覆式创新?
难道是我们不想么?而是有限制。
资金的限制、技术的限制延迟了我们颠覆性创新奇点的到来,还好,只是延迟。
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打破这种禁锢,被围剿的药明不应该就此倒下,而是应该有千万个药明们站起来、冲上去!
否则,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家心里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