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News
发布时间:2023-8-15 浏览次数:2337
7月26日,赛默飞世尔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总营收为213.97亿美元,同比-6%。
-
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部门营收占比54.2%,同比+6%至115.94亿美元;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部门营收占比23.7%,-33%至50.75亿美元。
-
分析仪器部门营收占比16.2%,+11%至34.72亿美元。
-
专业诊断部门营收占比10.4%,-14%至22.17亿美元。
-
诊断业务营收占比32%,同比-11%至46.07亿美元; -
生物技术业务营收占比26%,同比-16%至37.49亿美元;
-
生命科学业务营收占比24%,+4%至35.05亿美元;
-
环境与应用业务营收占比17%,+3%至24.63亿美元。
01
本土企业:和时间做朋友
走进科研实验室里,从比比皆是的外资仪器中,会深刻地感受到国产的不足。
在科研这个“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领域,精准、高质量、经过行业多年检验的外资企业产品,毋庸置疑是科研人员的心头好。甚至,实验室里拥有外资企业的高精尖设备,是实验室实力的一种证明。
国产突围之心迫切。
目前,科学服务市场高度集中,全球头部企业有赛默飞世尔、丹纳赫、安捷伦、默克 (生命科学部门)、艾万拓、Revvity(原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与诊断业务)、沃特世、赛多利斯、凯杰、Bio-Techne等。
依靠强大的研发优势、齐全的产品线及全球化的经营网络,这些国际巨头长期垄断全球和中国市场,尤其高端化产品国产化率极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近年来,在政策与资本扶持下,一些国产企业逐渐起势。
超级赛道里,中国尚未诞生“千亿市值巨头”
如果对标海外巨头,科学服务是有望诞生千亿美元市值的超级赛道。
吸附分离技术产品和应用服务提供商蓝晓科技,市值291亿元;
滞后四十年,难以超越的“时间壁垒”
生物研发耗材(培养皿、瓶、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龙头洁特生物,市值25亿元……
需要强调的是,科学服务领域的全球巨头,起步时间早,成立时间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大都超过半个世纪。这是本土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丹纳赫创立于1969年,前身是Diversified Mortgage lnvestors,Inc,于1984年改为现用名,是一家跨国医疗及工业仪器制造商。2022年,丹纳赫总营收315亿美元,增长7.0%;其中,生命科学业务营收157.9亿美元。
蓝晓科技成立于2001年,东富龙成立于1993年,诺唯赞成立于2012年,阿拉丁成立于2009年,莱伯泰科成立于2002年,南模生物成立于2000年,洁特生物成立于2001年……
但要赢得更大的市场,仍需在所处细分领域发展壮大后谋求全产业链布局。
以诺唯赞为例,从分子试剂起家,陆续进入到IVD、CRO服务行业,从赛多利斯引进团队,开拓实验室耗材与设备领域,逐步拓宽业务布局。
低估期,重磅并购入场好时机?
一直以来,赛默飞世尔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和服务”作为自身特色,产品线很长。相应的,赛默飞世尔的并购原则是:并购标的可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增强公司的战略地位,并可以为股东创造价值。
▲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 来源:官网
并购熙迈检测,为客户提供GMP合规性检测验证服务……
国产替代还是抱团取暖?
提升国产化率
据招商证劵,无论是在研发阶段,还是商业化生产阶段,除低端耗材外,绝大多数领域仍是进口为主,部分仪器国产化率最低只有2%左右。
虽然国内生命科学上游国产替代程度并不乐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代表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科研服务行业在工业用户端的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0年的338 亿元,提升到 2030 年的831亿元。
抱团取暖
面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报团取暖越来越多地成为趋势,合作频频。
有的纵深发力:领域内,外资与民企、外资与国企、国企与民企……一些以前可能是竞争对手的公司,也都已经找到了合作的发力点。
有的横向布局,连结上下游产业链,维护供应链的稳定性,增强竞争力。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商业世界里,只有强者才能“能量”抱团取暖。
科学服务产业链的国产替代对于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已有国产企业在细分领域突围,但路还很长。
本土企业擅长“单点突破”
02
▲Thermo Fisher股价与重要并购事件,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03
▲生命科学供应链国产化率 来源:招商医药